媒体聚焦

直播威海丨老太竟被小花盆“压断”了腰,警惕“沉默杀手”掏空你的骨头!

2025-09-01

只是将家里的花盆挪了一下位置,竟然把腰给“压”骨折了,这件听起来离奇的事情,竟然真实发生在了72岁的王女士身上。很多人会说了,人上了岁数要量力而行,能把腰“压折了”,那得是多大的花盆?其实,王女士搬的花盆还真不大,之所以会出现骨折的严重后果,是因为她的骨头早已被一种“沉默”的疾病给掏空了。

王女士说,当时只是想给花盆换一下位置,没想到只是轻轻转了一下身,腰部立马就出现了难以忍受的剧痛。

威海市立医院脊柱骨科主任陈聪介绍:“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椎体上发生了严重的骨折。”

经过磁共振检查发现,王女士是第12节胸椎发生了压缩性骨折。

“每一个椎体都是独立的空间,椎体又分为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附件,中间是神经及脊髓,这里就像小房子一样,像一个独立空间,中间是一些松质骨,外侧是一些皮质骨,就像房子的空间一样,一旦发生骨折,压缩后,壳就压碎了,中间的松质骨支撑力很差,就很容易塌陷,高度下沉了,我们称之为压缩骨折。 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把后方的神经往后挤压,甚至导致脊柱整体结构发生改变,比如原来人可以挺直背,但是一次一次骨折,人就驼背了。”威海市立医院脊柱骨科主任陈聪说。

医生介绍,压缩性骨折在老年人,尤其是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中并不少见。这类人群往往因为骨量下降使得脊椎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这类损伤。压缩性骨折的发生并不需要很大的暴力,有时喷嚏、搬个花盆、晾晒衣被、旅途颠簸时,身体稍有发力不当,便可导致骨折。

威海市立医院脊柱骨科主任陈聪介绍:“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骨折,像脊柱骨科常见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能会导致患者瘫痪在床或者下地活动受限,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对于高龄老人是不建议卧床的,这也契合了外科“快速康复”医学。“快速康复”第一体现在快速镇痛,经过极微创手术治疗后,可能半小时就结束,做完一翻身不疼了,能够早期下床;第二是早期恢复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功能,不疼之后而且椎体得到了支撑,患者就能下地从事日常生活, 就不至于长期卧床产生一系列并发症。”

王女士发生骨折的椎体内骨小梁断裂、骨髓水肿、渗出、机械强度下降,这些综合致痛因素,造成了患者躯干一发力就会产生剧痛。为快速改善王女士机体 “因痛失能”的状态,医生为她实施了微创治疗。

威海市立医院脊柱骨科主任陈聪介绍:“椎体成形术实际上就是用一根空心钻,经过皮肤扎一个很小的眼,跟圆珠笔芯差不多,三四毫米左右,直接扎到骨头里边,然后拔出针芯以后,在针杆里面灌注医用粘合剂,俗称骨水泥,通过这个空腔推到椎体内部,就像装修时打的泡沫剂一样,打进去以后起到椎体支撑作用,几分钟就凝固了,椎体的强度就把持住了,就像房子稳定了不再塌了,瞬间患者就不疼了。”

医生提醒,虽然骨质疏松是人体衰老的必然结果,但及时进行骨密度筛查,通过有效预防尽量延长骨质疏松发生的时间,并进行良好的控制,预防骨折的发生,能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威海市立医院脊柱骨科主任陈聪说:“女性50岁以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会大量降低,导致骨钙快速流失,呈断崖式流失,所以一般中老年女性是预防骨折疏松的重要人群,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运动,健康饮食,接受充足阳光照射,这些都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础。”

(直播威海记者 鞠晓玉 曲佳丽)

 

opyright©1904-2019

本网站版权为威海市立医院所有

威海市立医院拥有所有解释权

鲁ICP备11034955号-1

鲁公网安备37100202000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