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癌前康复:运动是良药,静养非万全

2025-03-20
       在大众认知里,患癌后身体虚弱,应长时间静养,安心调养。然而,最新医学研究与众多康复案例表明,在癌症康复过程中,运动比静养更关键,是助力患者重获健康的有力“武器”。

运动对于癌前康复有着诸多不可替代的益处。首先,运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由于运动直接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通过其复杂的识别系统感受运动时人体内环境的变化,从而激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当我们运动时,血液循环加速,免疫细胞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在体内循环,及时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从而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长期反复适宜的运动负荷刺激, 可使人体的免疫状态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研究表明,每周进行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走)的人,相较于长期久坐的人,患癌风险可降低20%-30%。

康复1.jpg

其次,运动有助于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不良的内分泌状态是癌症发生的诱因之一。运动可以促使身体分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不仅能改善情绪,减轻压力,还能调节激素水平,维持内分泌的平衡。对于癌前状态的人群来说,稳定的内分泌环境有助于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比如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女性,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雌激素水平,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几率。
再者,运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运动导致吸氧量增加,不利于主要依靠无氧酵解供能的癌细胞的增殖和发展。在运动过程中,细胞的代谢速度加快,这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毒素和废物,减少有害物质在体内的积累。同时运动还能刺激身体产生新的细胞,修复受损组织,提高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一个充满活力、代谢正常的身体,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能够更强有力地抵御癌细胞的侵袭。

康复2.jpg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定静养的作用。在癌前康复阶段,适当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体力。但过度依赖静养,会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心肺功能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将运动与静养有机结合起来。
在制定癌前康复运动计划时,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建议患者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如快走等;游泳也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对于关节的压力小,适合多数人。此外,还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使用哑铃进行简单的手臂力量练习等。运动频率至少每周2次,每次30-60分钟为宜。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康复3.jpg

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中医理疗科肿瘤康复团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整体的中医药调理方案和精准的的康复训练计划,最大程度的提高身体素质,为后续的肿瘤治疗提供坚实的保障。
目前开展的肿瘤术前、后的相关康复项目包括:中医药相关治疗、水肿治疗,体能训练、关节松动训练、言语吞咽障碍训练等。

 

opyright©1904-2019

本网站版权为威海市立医院所有

威海市立医院拥有所有解释权

鲁ICP备11034955号-1

鲁公网安备37100202000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