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靶向杀死癌细胞的能力差,故取得疗效的同时也会损伤机体的正常细胞,因而常常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一 脱发
脱发是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应对措施:建议洗发时水温不可过高,避免刺激性产品的使用如乙醇,香水;避免长时间高温吹发。
选择棉质材料、衬里柔软的帽子
避免接触高温环境如开烤箱门
可以使用假发进行装饰,如每天佩戴,假发应间隔10-14天清洗一次。如戴假发不适,可以用头巾或围巾代替。
二 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会对患者造成是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影响,如食欲减退,对化疗的恐惧等,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导致化疗无法正常进行,影响药物的疗效。
应对措施:在化疗前,我们遵医嘱应用异丙嗪、地塞米松等药物,患者也可以在床旁备橘子皮、生姜或置于鼻子处及口含话梅等开胃零食,经常做深呼吸动作,均可减轻恶心呕吐的发生。建议患者在给药前2到3小时进食,化疗前30分钟不再进食。
三 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症状是手脚麻木。
应对措施:用药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佩戴手套,避免接触金属物品及床档,以免刺激诱发肢端麻木。洗漱应使用温开水,水果加温后再食用。夏天尽量不吹电风扇、空调,冬季注意保暖,尤其是手脚可穿戴厚袜子、手套。
四 色素沉着
出现色素沉着不必担心,停药一段时间后是可以恢复的。
应对措施:减少日光照射,如使用防晒服、防晒雨伞、身体暴露部位涂抹无刺激性的防晒霜等,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可以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而且还具有氧化还原作用。
五 过敏反应
轻度过敏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皮疹以及皮肤有蚂蚁爬走的感觉,一般无需治疗即可自行缓解。严重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压偏低、心跳过速、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应对措施:在化疗前医嘱会给予止吐、抗过敏及抗阻胺药物。一旦觉得有心慌、气促、呼吸困难的反应,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救治。
六 骨髓抑制
患者出现白细胞急剧减少,血小板数量降低,伴有贫血,容易并发多系统感染而危及生命。
应对措施:选择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增强营养,避免患有感冒等传染性疾病的亲属同患者接触或陪护。
七 肝毒性
导致肝毒性常表现为药物性肝炎、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
应对措施:化疗期间遵医嘱定期检测肝功功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化疗前或化疗过程当中使用保肝药物,当患者出现肝毒性征兆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停药或减少用药剂量等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可考虑更换化疗药物或继续用药。
八 贫血
临床上常表现为乏力、心悸、气促、纳差,无明显的特异性,常常会被原发病所掩盖,也容易被忽视。
应对措施:患者日常多吃富含优质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食物,如动物肝脏、血制品、鱼、虾、蛋类、豆制品、黑木耳、黑芝麻、红枣以及蔬菜、水果。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增强体质,改善情绪,提高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够改善贫血。
九 化疗相关性腹泻
化疗相关性腹泻可导致患者虚弱、静解质紊乱,肾衰、血容量减少,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应对措施:化疗前后避免食用会加速肠蠕动的食物或饮料,如乳制品、胡椒、辛辣食物等。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少渣食物,避免对胃肠道有刺激的饮食,避免进食产气性食物,如糖类、豆类、碳酸饮料。严重腹泻时先进食流质饮食,腹泻停止后逐渐改为半流质直至普食。出现严重腹泻时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可用热敷减弱肠道运动,减少排便次数。
十 手足综合征
手足综合征通常是化疗药物引起的一种皮肤毒性反应,大多数的患者有触物感痛的前兆。手掌和足底通常有刺痛感,几天之内可相继出现红斑隆突,甚至出现脱皮和溃疡等。
应对措施:在化疗期间,使用冰袋贴敷在手腕和踝关节位,避免接触热的东西,如日光照射和热水,穿宽松的衣服和舒适透气的鞋袜,避免对皮肤产生不必要的压迫。座位或躺平躺时尽可能抬高腿部。
十一 肾毒性
肾脏毒性反应可表现为泡沫尿和管型尿,继而发生氮质血症,肾功能减退,严重时出现急性肾衰和尿毒症。
应对措施:使用化疗药物期间遵医嘱定期检测肾功能,化疗前后多饮水,保证足够尿量,以促进药物排泄,减轻肾毒性。情况严重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待情况缓解后恢复用药,更换化疗药物。
十二 皮疹
皮疹类型主要包括麻疹样药疹、皮炎、红斑型药疹等多种情况。
应对措施:避免出现无意识抓挠皮肤的情况,定期修剪指甲,入睡前戴上手套,将室内温度维持在22度左右,湿度保持在50%左右,避免使用刺激性乳液,做好皮肤护理。洗澡水避免水温过高,皮肤破损的患者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对自身周围环境及房间内的物品地面可使用消毒液擦拭。
乳腺外科祝您早日康复。
乳腺外科 王媛晓
opyright©1904-2019
本网站版权为威海市立医院所有
威海市立医院拥有所有解释权
鲁ICP备11034955号-1
鲁公网安备37100202000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