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孩子“哥哥、得得”分不清,都是构音障碍惹的祸

2020-05-08

近期一段时间,可是愁坏了小花(化名)的母亲,因为今年5岁的小花已经上幼儿园中班了,可“哥哥”总说成“得得”,“卡”总是说成“他”,小花母亲也曾在家纠正过孩子的发音,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听闻之前一位外地患者不远千里来找到威海市立医院康复治疗科,跟随语言治疗门诊语言治疗师王颖治疗,今年可以上小学的成功案例,慕名带小花也来做语言评估检查。

语言治疗师王颖接诊后,为小花做了全面细致的语言评估检查,原来小花发音不清是因为功能性构音障碍的问题。根据检查结果,针对小花构音障碍的问题,王颖现场指导纠正错误的发音,一次指导就把歪曲的“哥”音纠正好了,小花和妈妈都激动不已,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技巧,小花也仿佛打开了话匣子。“妈妈,我之前那些发的不准的音,现在都要重新试试!哥哥、开心、公交车、咖啡......”每一个音都能非常清晰的说出来。“好了,真是太快了!多亏了专业的治疗师指导”小花妈妈连连感谢。治疗第二天,王颖治疗师在做微信回访时,小花妈妈还在微信里不住的感谢。

微信图片_20200508103825_副本_副本.jpg

其实,像小花这种在发展语音系统过程中出现的错音问题是很常见的。在以前,小孩子说话发音不准,大人们就会说这个孩子是“大舌头”,等长大了自然就好了。其实不然,在语言治疗门诊,医师们还会接到14岁左右的青少年,甚至20岁左右的青年因发音问题前来就诊。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我们要对“大舌头”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它是语言发育过程中的“构音障碍”问题。

设备.jpg

 什么是构音障碍呢?

王颖指出,构音障碍是指由于构音器官先天性和后天性的结构异常,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发音障碍,以及虽不存在任何结构、神经、肌肉、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但主要表现可能为完全不能说话、发声异常、构音异常、音调和音量异常和吐字不清,不包括由于失语症、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听力障碍所致的发音异常。

构音障碍的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构音障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1、功能性构音障碍:是指构音错误表现为固定状态,但找不到构音障碍的明显原因,临床多见于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检查时孩子听力在正常水平、构音器官运动和形态正常,但构音已固定化。例如:“哥”说成“得”,“蛋”说成“打”;首辅音省略把“口”说成“呕”;双元音简化把“饱”说成“爸”;用一个辅音替代另一个辅音把“猪”说成“嘟”。在流行病学统计中,100个小朋友中就会有10个会出现构音障碍,发病率较高,但此类型大部分病例通过构音训练可以完全治愈。

2、器质性构音障碍:也称结构性构音障碍,与口腔结构有直接关系。例如常见的先天性唇腭裂、舌系带的短缩、外伤所致构音器官形态及功能损伤等都属于此类型。因为唇、舌、下颌及口唇都是我们重要的构音器官,这些器官在结构上有异,便导致了发音问题。

3、神经性构音障碍:参与构音的诸器官(肺、声带、软腭、舌、下颌、口唇)的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的疾病等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与言语产生有关的肌肉的麻痹、收缩力减弱和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

有些家长还认为孩子说话不清就是因为舌系带太短问题造成的,带孩子去剪舌系带就好了,其实也并不一定。因为有很多发音剪舌系带是没有用的,只有“zhi、chi、shi”等翘舌音才会受影响,有些小朋友舌系带不是太短的话,也不会影响发音。

3_副本.jpg

那么功能性构音障碍可以矫正吗?

其实对于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患者来说,孩子的智力发育正常、构音器官正常,只是某些发音比较容易“歪曲”,纯粹是孩子掌握不到发音的位置,有些孩子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留意不到这个音是怎么发的;有些是在发某个音时,舌头的位置不知道该怎么放,教一教就能掌握。在语言治疗门诊中这种病例是最多见的,也是康复效果最快的。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孩子4岁以后还是说话不清楚,建议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并且进行构音训练。因为对于构音障碍的患者进行训练,4-6岁是一个比较好的矫正时间,2-3岁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不一定能跟上语言治疗师在训练中的要求。

语言治疗师在训练的时候会根据孩子不同的错音方式进行训练,包括气流的控制、口唇控制、舌尖舌根的控制等等,孩子通过训练以后,基本上是可以完善发音的。

语言治疗师王颖提醒各位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儿童构音问题,如果您发现孩子说话不清晰时,建议您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康复机构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评估。威海市立医院康复治疗科语言治疗门诊对以上构音障碍问题,使用成套的构音障碍标准化检测构音器官结构及其构音功能评估量表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详细的构音障碍评定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选择适应的康复技术。


opyright©1904-2019

本网站版权为威海市立医院所有

威海市立医院拥有所有解释权

鲁ICP备11034955号-1

鲁公网安备37100202000182号